在《阿里山3個小女孩 帶著小提琴花東鐵道畢旅》十字國小篇,提到在搜尋學校的前置作業,繁瑣且冗長,不只是一邊搜尋資料,更同步著手一遍又一遍的調整「公益
旅館圓夢計畫」簡報,經歷討論修正非常多回,試圖跳脫我們早已清楚瞭解的模式來調整,又想簡要而明白的縮減;害怕表達錯誤帶來不同的引導,卻又擔心老師們不敢在「夢想行程」大膽作夢、盡情發揮。
一連好多日的修修改改,彼此討論中集結各種想法,「就做吧」這是最後的結論,因為發現簡報早已陷入太深而看不見問題,所以決定著手開始,聽聽這些老師們怎麼說!
在《阿里山3個小女孩 帶著小提琴花東鐵道畢旅》十字國小篇,提到在搜尋學校的前置作業,繁瑣且冗長,不只是一邊搜尋資料,更同步著手一遍又一遍的調整「公益
旅館圓夢計畫」簡報,經歷討論修正非常多回,試圖跳脫我們早已清楚瞭解的模式來調整,又想簡要而明白的縮減;害怕表達錯誤帶來不同的引導,卻又擔心老師們不敢在「夢想行程」大膽作夢、盡情發揮。
一連好多日的修修改改,彼此討論中集結各種想法,「就做吧」這是最後的結論,因為發現簡報早已陷入太深而看不見問題,所以決定著手開始,聽聽這些老師們怎麼說!
找尋與偏鄉的連結觸點
關於偏鄉小學的瞭解,事前我們花了極為冗長的時間與人力,不斷又不斷的做功課;開始的時候嘗試用很多種方法,除了透過六度分隔理論(世界上不相識的人,只需要很少中間人就能夠建立起聯繫),開始接觸身邊的朋友、老師與各種可能牽連與瞭解的人傳遞與詢問,還包含教育部的偏鄉小學資料蒐集,將數百所位置屬特偏或偏鄉小學分別資料查詢,將諸多新聞等訊息彙整,這像是一個沒有答案的課題,但我們想選擇真正需要者…。
由資料瞭解方向,在初期更進一步瞭解偏鄉,然後決定透過真正的接觸開始;即便在「公益旅館」沒沒無聞時,其實也擔心會受到質疑,所有執行性、細節和步驟都是毫無先例,如何回應、如何面對、如何開始,來自我們毫無包裝的原本,但也許堅信這樣的善意,使我們很樂見每一次嶄新的意外;就這樣在初期聯絡包含了依資料蒐集而來的二十幾所小學,而十字國小便是其中之一。
其實我一直很好奇大家聽到「公益旅館」這個計畫的心情,也不斷試著想像它能從別人的口中,用什麼心情分享給另一個人;我也很期待有誰,因為一個故事,而進入公益旅館開啟一段旅程。
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,「做一件好事,做好一件事」彷彿就是一個只管前行的目標,但這裡面包含著不只是工作,還蘊含另一種截然不同的情感。
「你們不可能扮演上帝的角色」這是在過程中很重要的提醒,事前我們花費了相當多的時間在搜尋偏鄉小學的資料,原來偏鄉之外還有特偏,目前全台偏鄉小學約有一千多所,找出「需要」竟成為我們的第一個困難點。
像是一個聚會中開啟的話題,丟出一個「嘿,你們小學畢業旅行去哪裡?」
然後大家開始七嘴八舌,這些像是豐沛的記憶炸彈,掀開了大家那一塊帶著微笑的畫面,枕頭戰、樂園、打牌、鬼故事等,然後也許還不小心透露出那個年紀根本不算懂的小小情愫,幾乎是越扯越遠的翻開所有久遠的事件簿。
我從小就是那種坐遊覽車必吐的小鬼,加上生長在禁吃零食的家庭,所以校外教學或畢業旅行背包通常只有水壺,伴隨著頭瘋狂暈轉與胃裡翻滾著吐意,心裡還要壓抑著對別人包包裡每個零食的羨慕,但就算每次都成為笑裡帶淚的哀號,但仍在前一天興奮得失眠。其實現在想起來,當時的畢業旅行也只是恰如校外教學般的八仙樂園一日遊而已,對於我而言,畢業旅行就在每次暈車、看到兒童泳衣時,便會再次憶起。
「你們知道嗎?有許多偏鄉的小朋友他們其實完全沒有機會去畢業旅行!」
我竟然用了這句話換了短暫的靜默,當有人準備要把掃興的話題拋開時,我又再度說:「你知道有些住在山裡的孩子其實沒看過海嗎?」